返回 借款合同纠纷 主编

依据《合同法》第196条的规定,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金融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金融机构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其特殊性在于贷款人为金融机构。同业拆借是指具有市场准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之间。为了调剂头寸和临时性资金余缺,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活动。

企业借贷是指非金融企业之间相互借款的行为。目前,为保护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我国法律一般不允许非金融企业之间相互借款。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非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借款行为。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借贷的币种可以是人民币,也可以是外币、港币、台币和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小额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金融机构或小额贷款公司借小额款项,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小额贷款一般额度较小,利率较低,期限、发放和还款方式方面的约定更加灵活、便捷,小额贷款多用于扶助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大学生创业等等。

金融不良债权转让合同是指当事人就金融不良债权的转让签订的合同。金融不良债权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不能按时支付银行利息,甚至不能偿还贷款本金的银行借款债权。金融不良债权包括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金融不良债权追偿是指金融不良债权受让人在受让债权后,向原金融借款合同的债务人、担保人主张权利,以实现债权的行为。追偿是受让人对金融不良债权处置的主要方式之一,包括直接催收、诉讼(仲裁)追偿、委托第三方追偿、破产清算等方式。

借款合同是《合同法》专章规定的合同类型之一,在经济生活中具有较重要的地位,相关争议也较多,《规定》将之作为独立的第三级案由。借款合同主要包括金融借款和民间借贷,《规定》将之作为第四级案由。随着金融体制改革过程的推进,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工作进入攻坚阶段,金融不良债权转让及追偿等相关纠纷也呈增多之势,且相关纠纷的处理有其自身特色和统计意义,《规定》也将之作为第四级案由。近几年为鼓励就业、加强农民增收,加大了对小额贷款的引导和政策倾斜,小额借款增多,相关纠纷也随之增多,《规定》修改将之也作为第四级案由。企业借贷虽与金融政策不符,但相关行为和争议仍较多,而同业拆借主体特殊,《规定》将两者也都作为第四级案由。在确定案由时需要注意,如果相关行为涉及非法集资,则不能依民事案件受理,自不能定本案由。金融不良债权的转让,属于特殊的债权转让,此处单独作为第四级案由规定了,相关纠纷就不能再将案由定为债权转让合同纠纷。同样的,金融不良债权追偿,虽然起诉的依据和审理的对象主要是原金融借款合同,但相关纠纷已因其特殊性作为单独的第四级案由规定了,就不能将案由再定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按照合同纠纷案件的一般管辖原则,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适用本案由时,要注意将本案由中的金融不良债权转让合同纠纷与债权转让合同纠纷区分开来。金融不良债权转让属于债权转让的一种,但由于其具特殊性,《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把其列为一个单独案由,所以相关金融不良债权转让的纠纷适用本案由。金融不良债权追偿纠纷,虽然起诉的依据和主要审理对象是原金融借款合同,但因同样具特殊性也被列为一个单独四级案由,不适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这一案由。

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0%以下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应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进行审理。


在实践中,借款合同主要有:

1)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就达成的借款人向金融机构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纠纷。

2)同业拆借纠纷,是指具有市场准人资格的金融机构之间就达成的为了调剂头寸和临时资金短缺而进行短期资金通融的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纠纷。

3)企业借贷纠纷,是指非金融机构之间就达成的互相借款的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纠纷。

4)民间借贷纠纷,是指当事人就达成的公民之间,公民与金融机构之间借款的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纠纷。

5)小额借款合同纠纷,是指当事人就达成的借款人向金融机构或者小额贷款公司借数额较小的款项,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纠纷。

6)金融不良债权转让合同纠纷,当事人就达成的关于金融不良债权的转让的合同产生的权利义务纠纷。

7)金融不良债权追偿纠纷,是指金融不良债权受让人在受让债权以后,向原金融借款合同的债务人、担保人主张债权的行为中产生的权利义务纠纷。


《合同法》(1999101施行)

第一百九十七条  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一百九十八条  订立借款合同,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九条  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第二百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第二百零一条  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第二百零三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第二百零四条  办理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

第二百零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第二百零六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第二百零七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第二百零八条  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第二百零九条  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第二百一十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第二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商业银行法》(199571施行  20031227修正)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商业银行应当对保证人的偿还能力,抵押物、质物的权属和价值以及实现抵押权、质权的可行性进行严格审查。

经商业银行审查、评估,确认借款人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与借款人订立书面合同合同应当约定贷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的上下限,确定贷款利率。

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贷款,应遵守下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

(一)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八;

(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

(三)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

(四)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十;

(五)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其他规定。

本法施行前设立的商业银行,在本法施行后,其资产负债比例不符合前款规定的,应当在一定的期限内符合前款规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条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

前款所称关系人是指:

(一)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

(二)前项所列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强令要求其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

第四十二条  借款人应当按期归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借款人到期不归还担保贷款的,商业银行依法享有要求保证人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或者就该担保物优先受偿的权利。商业银行因行使抵押权、质权而取得的不动产或者股权,应当自取得之日起二年内予以处分。

借款人到期不归还信用贷款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责任。

第四十三条  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四条  商业银行办理票据承兑、汇兑、委托收款等结算业务,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兑现,收付入账,不得压单、压票或者违反规定退票。有关兑现、收付入账期限的规定应当公布。

第四十五条  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或者到境外借款,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经批准。

第四十六条  同业拆借,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禁止利用入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者用于投资。

拆出资金限于交足存款准备全、留足各付金和归还中国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拆入资金用于弥补票据结算、联行汇差头寸的不足和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

第四十七条  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的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法(民)发〔199121  1991813日起施行)

一、公民之间的借贷纠纷,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纠纷,应作为借贷案件受理。

二、因借贷外币、台币和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发生纠纷诉讼到法院的,应按借贷案件受理。

三、对于借贷关系明确,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人民法院应按照民事诉讼法关于督促程序的有关规定审查受理。

四、人民法院市查借贷案件的起诉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对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起诉,裁定不予受理。

五、债权人起诉时,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债务人原住所地或其财产所在地法院管辖。法院应要求债权人提供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受理后公告传唤债务人应诉,公告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应诉,借贷关系明确的,经审理后可缺席判决;借贷关系无法查明的,裁定中止诉讼。

在审理中债务人出走,下落不明,借贷关系明确的,可以缺席判决;事实难以查清的,裁定中止诉讼。

六、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七、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会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八、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本意见第6条规定计息。

九、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贷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十、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借贷关系无效由债权人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效由债务人的行为引起的,除返还本金外,还应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

十一、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可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三款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试行)第163条、164条的规定予以制裁。

十二、公民之间因借贷外币、台币发生纠纷,出借人要求以同类货币偿还的,可以准许。借款人确无同类货币的,可参照偿还时当地外汇调剂价折合人民币偿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利息的,可参照偿还时中国银行外币储蓄利率计息。

借贷外汇券发生的纠纷,参照以上原则处理。

十三、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债务的履行确有保证意思表示的,应认定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十四、行为人以借款人的名义出具借据代其借款,借款人不承认,行为人又不能证明的,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十五、合伙经营期间,个人以合伙组织的名义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合伙人共同偿还;借款人不能证明借款用于合伙经营的,由借款人偿还。

十六、有保证人的借贷债务到期后,债务人有清偿能力的,由债务人承担责任;债务人无能力清偿、无法清偿或者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

借期届满,债务人未偿还欠款,借、贷双方未征求保证人同意而重新对偿还期限或利率达成协议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无保证人的借贷纠纷,债务人申请追加新的保证人参加诉讼,法院不应准许。

对保证责任有争议的,按照《意见》(试行)第108条、109条、110条的规定处理。



法律法规4

地方法规、司法文件0
其他0

典型案例0

最高院(检)指导性案例0
高院参考性案例0
公报案例0
普通案例0

办案指引2

  1. 公司为股东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效力分析
  2.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其民事诉讼地位如何确定

法官评析86

  1. 因撤销申请而终结执行后能否再次申请执行?
  2. 否认借据签名的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3. 被执行人家属所获死亡赔偿金能否执行?
  4. 见证人在借条上签名应承担什么责任?
  5. 连带保证中向一人主张保证责任的效力是否及于他人?
  6. 已起诉但尚未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能否申请参与分配
  7. 夫妻“开玩笑”打欠条离婚后是否应当还款
  8. 该笔借款属于个人行为应由行为人个人担责!
  9. 从本案看债权转让的成立及对当事人的效力
  10. 执行过程中的“借条”应如何认定其效力
  11. 卫某与马某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由谁举证?
  12. 浅谈担保物权的存续期间
  13. 民事赔偿部分被告人可以提出反诉吗?
  14. 债务人不履行协议,债权人能否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
  15. 普通共同诉讼案件应分别判决
  16. 借条遗失后对方认可借条形式否认借条内容,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17. 笔迹鉴定无法进行,本案借款如何认定?
  18. 本案款项灭失风险应由谁承担?
  19. 收条真伪难辨,举证责任谁来承担?
  20. 本案如何适用法律
  21. 七年后债权人起诉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22. 本案应由谁承担清偿责任
  23. 本案应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还是裁定驳回原告起诉?
  24. 本案合同是否生效?
  25. 本案债务人的抵押行为是否有效
  26. 未注明年份的还款条证明效力应如何认定
  27. 该款是股金,还是借款?
  28. 该案被告应承担何种责任?
  29. 不偿还定期有息借款应继续偿还约定利息
  30. 借据金额大小写不一致应如何处理?
  31. 救灾互助储金会诉汤江、陈保英借款纠纷案
  32. 该案应适用《民法通则》?还应适用《合同法》
  33. 原告证据不足为何胜诉
  34. 原 告 证 据 不 足 为 何 胜 诉
  35. 是债务转移行为?是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还是无效民事行为?
  36. 本案借款应如何认定
  37. 企业间借贷的效力认定
  38. 口头约定不靠谱 不签合同纠纷多
  39. 借款合同约定利息罚息应否同时支持
  40. 从一起借款纠纷看抵销权
  41. 债务人转让房产债权人可否行使撤销权
  42. 李某主张时效已过是否成立
  43. 口头约定“三至四年后归还”该借款的诉讼时效应如何计算
  44. 原法定代表人借款未入财务帐户公司是否应负责偿还
  45. 合同履行期限约定不明债权人可随时要求履行
  46. 债权人能否以和解协议起诉
  47. 该案原告吕某的诉讼主体是否适格
  48. “真假李逵”如何判定
  49. 本案借款应认定为法人行为
  50. 法院应否支持甲要求丙承担保证责任的诉讼请求
  51. 债务人地址明确 债权人公告催债能否中断诉讼时效
  52. 该案李某的4000元是借款还是集资
  53. 该案抵押担保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54. 以集体土地使用权为银行贷款担保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55. 该借款纠纷案中原告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56. 从重复出具的收条看间接证据的证明力
  57. 该案应属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借款合同之债请求权的竞合
  58. 超过申请执行时效对原债务重新出具的欠条应否受法律保护
  59. 是合同纠纷还是不当得利
  60. 从本案谈公司独立责任与股东有限责任的承担
  61. 合同约定的“滞纳金”是否可以视为违约金
  62. 从一起借款合同纠纷看法官的自由心证
  63. 债务人放弃继承权 债权人可否行使撤销权
  64. 民间借贷中有重大瑕疵的证据如何审查?
  65. 也谈《未署名收据能否证明已收还款?》
  66. 受让人通知债务人债权让与的效力的认定
  67. 借条受损借款人是否还款的认定
  68. 债务人以合伙企业名义担保的法律责任
  69. 在借据上加盖公章 该行为如何定性
  70. 从本案看财产保全制度的缺陷
  71. 第三人更改借款合同后再借款责任谁担
  72. 对一起再审案件适用程序问题的思考
  73. 主债权超过时效抵押人是否承担担保责任
  74. 对一起担保合同追偿纠纷案的评析
  75. 本案中被告付款的事实能否认定
  76. 从本案谈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的适用
  77. 该收条是否应当庭质证
  78. 此案应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79. 该债务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80. 两次审理结果不同关键在于有无证据
  81. 擅自撬开他人抽屉取走未报销的单据如何认定
  82. 合伙结算欠款未定还款时间此案诉讼时效期间何时开始起算
  83. 企业内部支票能否成为借款标的
  84. 本案的票据基础关系是否成立
  85. 银行抵押房产法院能否查封
  86. 未办理厂房抵押登记 抵押人应否承担责任

法律文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