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抢夺罪 主编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构成特征是: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在此点上本罪与抢劫罪不同;本罪只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危害人身安全,属单一客体。       

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一般的财物,如金钱、物品等,不包括枪支、弹药、公文、证件、印章等特殊物品,否则不构成本罪。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抢夺行为必须公然进行,但不是指必须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实施抢夺行为,而是指公开夺取财物,或者说在被害人当场可以得知财物被抢的情况下实施抢夺行为。抢夺行为是直接夺取财物的动机,即直接对财物实施暴力而不直接对人的身体行使暴力;实施抢夺行为的,被害人可以当场发觉但来不及抗拒,而不是被暴力制服不能抗拒,也不是受胁迫不敢抗拒。这是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关键区别。即使行为人夺取财物的行为使被害人跌倒摔伤或者死亡,也不成立抢劫罪;对伤害与死亡结果另成立其他犯罪的,视情况从一重论处或者与抢夺罪实行数罪并罚。但是,如果行为人携带凶器抢夺的,则应以抢劫罪论处。夺取的对象必须是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如果抢夺财物的数额不大,就不以犯罪论处;如果故意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则不成立抢夺罪,而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公私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至于抢夺的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为了自己享有而抢夺,为了帮别人而抢夺,不管犯罪的动机如何,只要行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就具备了抢夺罪的主观要件。

(一)划清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抢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是构成抢夺罪的重要条件。此外抢夺的情节对认定抢夺罪也具有影响。因此,抢夺公私财物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犯罪。    

(二)划清本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抢夺罪与抢劫罪都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月的,主体要件也基本相同,并且都带一个“抢”字。但两者也有较大的区别:    

1、客体要件不完全相同。抢夺罪为单一客体只侵犯公私财产。抢夺罪为复杂客体,侵犯的不仅是公私财产,而且是人身权利。    

2、客观要件表现不同,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财物,并且法律上没有数额的限制;而抢夺罪则是乘人不备,公然从财物所有人手中抢走财物,并且法律要求数额较大时才构成犯罪。  

3、抢夺罪同抢劫罪,都是公然夺取财物,但它们之间有着原则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实施犯罪过程中,抢劫罪对被害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方法,抢劫财物同时危害人身安全,而抢夺罪却始终不使用这些方法,不危害人身安全。    

4、预谋犯罪时,作了抢夺与抢劫两手准备,而临场只实施了抢夺行为,或者作案时临时改变了行为方法的,以实际实施的方法属于何种方法而确定罪名。另外,当众抢夺巨款的,仍属抢夺罪,不能因抢夺财物数额巨大就改定抢劫罪。    

5、抢夺财物时,用力过猛,无意中造成被害人受伤害的,不属于故意使用暴力,仍应定为抢夺罪。如只造成轻伤,可以作为抢夺罪 的情节,从重处罚。    

6、携带凶器抢夺的,新《刑法》规定以抢劫论处,而不管其是否已实际使用或显示。但在量刑时应作为情节考虑。为窝赃、拒捕、毁灭罪证而使用暴力的,也以抢劫论。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抢夺罪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263条关于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刑法条文]    

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 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九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 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相关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 释》(200.11.22 法释[2000]35号)      

第六条 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进行抢夺或者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  


法律法规14

其他0

典型案例8

最高院(检)指导性案例0
高院参考性案例0
公报案例0

办案指引2

  1. 本案能否适用简易程序
  2. 本案梁某和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夺罪

法官评析25

  1. 借打手机并趁机逃离现场的行为如何定性?
  2. 该案应定为盗窃、诈骗还是抢夺罪?
  3. 骗用手机借机逃离应定性为抢夺
  4. 虚构事实,骗取信任,挟财物逃离--抢夺还是诈骗?
  5. 先无故殴打后取财物之行为如何定性
  6. 抢夺财物后未及查看即被迫丢弃被告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7. 此案被告人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8. 如何区分抢劫罪中的暴力与抢夺罪中的强力
  9. 该案中“借走”他人电话应为何罪?
  10. 抢夺后主动归还赃物不属自首
  11. 强行带走乘客放在出租车后备箱中的财物是侵占还是抢夺
  12. 携带用于划破他人提包的微型刀片抢夺是否构成抢劫罪
  13. 本案中李某和王某的行为该如何认定
  14. 以借打电话为由拿走他人手机的行为如何定性
  15. 再谈陈某行为之定性
  16. 陈某行为应构成抢夺罪
  17. 本案拿走熟人手机不还是否构成犯罪
  18. 趁机骑走他人的摩托车 该案是抢夺罪还是诈骗罪
  19. “飞车行抢”是抢劫还是抢夺
  20. “捡”他人因被抢后掉落在地上的钱如何定性
  21. 本案是抢夺罪还是抢劫罪
  22. 他人抢夺 行为人单方帮忙如何定性
  23. 本案被告行为是抢夺还是盗窃
  24. 此案是抢夺罪还是抢劫罪
  25. 抢夺他人欠条是否构成抢夺罪

法律文书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