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如何认定保险合同中有关赔偿处理范围的条款

【摘要】

如何认定保险合同中有关赔偿处理范围的条款

  【案情介绍】

  2008年3月10日,原告为其自有的牌照为湖J-XXXX3的变型拖拉机在被告处投保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损失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其中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赔偿限额60000元,机动车损失保险赔偿限额90000元,第三者责任保险保险限额200000元。保险期间内原告驾驶被保险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一名无名氏死亡。2009年2月27日,交警部门做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认定受害人系五、六十岁左右男性无名氏,原告负事故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原告按交警部门要求交纳了120000元的交通事故处理预付金,此后向被告理赔时被拒,引起诉讼。

  【判决要旨】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之间签订的保险合同依法成立并生效,双方应依约定享有各自权利,承担各自义务。双方未约定保险事故受害人身份不明时,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故原告投保的车辆发生保险事故后,被告应及时向原告进行赔付,故原告诉请于法有据,应予支持。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之规定判决被告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原告保险理赔款120000元。

  【评析意见】

  本案审理过程中,双方主要争议焦点如下:

  一、被保险人支付的“预付金”是什么性质?

  笔者认为作为被保险人的原告向交警部门缴纳的120000元“预付金”具有赔偿款的性质。因为受害人虽系身份不明的“无名氏”,但其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其因交通事故致死后,其家属仍应依法得到赔偿。原告支付“预付金”的行为是遵守法律、尊重生命的表现,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的要求;而交警部门依法向原告收取“预付金”的目的即是为了受害人身份确定后,能够将该“预付金”作为赔偿款支付给其家属,以确保相关权利人利益的实现。因此,应当将被保险人支付的“预付金”认定为其向受害人支付的赔偿款。

  二、保险理赔金额如何计算?

  庭审中,被告答辩称受害人身份不能确定,其赔偿数额的计算标准就不能确定,且原告支付的120000元是预付,存在超额后退还的可能,故不能进行理赔。笔者认为,120000元是交警部门依据《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第七十四条所规定的身份及年龄计算的损害赔偿金额,且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书等相关证据反映的信息,本案受害人身份无论是按照城镇居民标准还是农村居民标准计算,原告所应支付的赔偿金额均超过120000元,因此该“预付金”名为预付,实际上不会退还,保险理赔金额应当为原告已支付的120000元。

  另外,本案所引发的思考是:

  其一,受害人为“无名氏”能否成为保险公司免责的理由?经对本案保险合同进行审查,合同条款中未约定保险事故受害人身份不明时,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因此,只要被保险人确已支付赔偿金,保险人应当依合同约定支付保险金。

  其二,受害人身份最终无法确定时,“预付款”如何处理?目前《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也只规定交警部门应当将赔偿费交付有关部门保存,而对于受害人身份最终无法确定时赔偿款的处理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承办人认为,支付“预付款”是赔偿义务人应尽的义务,因此即使受害人身份最终无法确定,“预付款”也不应退还赔偿义务人,将该款纳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范畴进行管理是比较合理的办法,但仍需相关立法对予以规范。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