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个体医生用自制药给病人治病,应定性为生产销售假药罪还是医疗事故罪?

【摘要】

个体医生用自制药给病人治病,应定性为生产销售假药罪还是医疗事故罪?


[案 情]

被告人孟广超,男,高中文化程度,河南省睢县范洼乡人。孟广超系个体医生,具有行医资格和执业许可证,在本村开设一卫生室。1995-1997年,孟广超在开封医专学习期间,从一副教授处得到一张治疗腰、腿疼等风湿病的民间验方,用于临床有一定疗效。孟广超在以后的行医过程中,未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按该验方配制成胶囊,让患者服用,未出现不良反应。2004年6月7日上午,本村村民孟广义、王相海因腰、腿疼先后到孟广超处治疗,孟广超便给二人开具了自己配制的胶囊,二人服用后自述有效,孟广超遂加大了剂量,二人服用后均中毒。孟广超闻讯后,采取了相应的抢救措施。王相海经抢救脱险,孟广义经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孟广义生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因服用含有超标准乌头碱的胶囊后中毒,未能及时抢救而死亡。案发后,孟广超投案自首,并与被害人一方达成赔偿协议,已赔付15000元。

[审 判]

河南省睢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孟广超身为医务人员,私自配制含有有毒物质乌头碱的胶囊,虽自称进行了浸泡、水煮等去毒方法,但仍应认识到乌头碱对人体的毒性。在第二次给孟广义、王相海开药时,孟广超严重不负责任,加大了服用剂量,致使孟、王二人中毒,并造成孟广义死亡的后果,其行为已构成医疗事故罪。案发后,孟广超积极抢救患者,主动投案自首,又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可依法从轻处罚。睢县人民法院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判处被告人孟广超有期徒刑一年。

[评 析]

对于本案的定性,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应定生产、销售假药罪。理由是:(一)孟广超利用验方配制药品,未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其配制的胶囊应视为假药,不论其是否认识到是假药,都不能改变假药的性质。因此,孟广超不认为是假药,实属其本人对法律的理解错误,不影响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成立;(二)孟广超以牟利为目的,生产、销售假药,造成他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理应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定医疗事故罪。理由如下:

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身健康的行为;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人身健康的行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主观方面不同。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故意犯罪,而医疗事故罪是过失犯罪,这一点正是两罪的本质区别。孟广超从一副教授处获得验方,曾用于临床实验,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其轻信能够医好患者,且在造成患者中毒后采取积极抢救措施,而不是放任死伤结果的发生。因此,孟广超在主观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而不是故意;(二)侵犯的客体不同。生产、销售假药罪侵犯的是双重客体,既危害人身健康,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本案中,孟广超配制的药品只是在医疗中用于特定的患者,并未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孟的行为侵犯的是医疗规章制度,而不是公平竞争、公平交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三)客观方面不同。孟广超根据他人传授的验方,配制少量药品,用于就诊中的患者,而不是向社会公开出售,该行为不是刑法意义上的生产行为,虽然其在医疗过程中开出药品收取了一定的费用,这只是医疗行为的一部分,其开出的药品是用于医疗本身,而不是单纯销售的商业行为,显然,孟广超没有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四)主体不同。生产、销售假药罪是一般主体,对行为人的身份没有特别要求,医疗事故罪是特殊主体,必须是医务人员才能构成。孟广超具有行医资格,属医务人员,符合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孟广超身为医务人员,未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私自配制药品用于医疗,违反医疗规章制度,并造成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其行为符合医疗事故罪的构成要件,故本案应定医疗事故罪。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